双十一又到了,每年猫狗之间的大战都避免不了,而每年为了吸引用户,两家也是使出浑身解数,天猫去年开始玩起VR购物项目Buy+,京东成立VR产业联盟,都在费尽心思想要为用户打造全新的虚拟购物。
电商大佬们纷纷布局VR领域,无非就是希望借VR技术进一步促进用户消费,解决用户线上无法体验商品的痛点。《体验式营销》的作者柏恩德·H·施密特提出五种类型的体验形式,在他看来“成功的营销”能够充分刺激和调动消费者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和联想。而VR/AR,恰好能够在用户无法亲自去线下体验的时候,最大程度完成“成功的营销”。 1、虚拟电商的最初尝试 早在2010年的时候,就已经有厂商开始尝试颠覆传统的电商体验。为了给予消费者更身临其境的体验,包括IBM、美商艺电、蜗牛等企业提出要将现实世界与虚拟数字技术相结合,如IBM与故宫共同推出3D虚拟紫禁城、蜗牛推出“第一虚拟商务”网络体验式行销平台,立志成为“虚拟世界缔造商”等等。在这些项目中,用户可以化身为虚拟世界中的人物,或是去虚拟的紫禁城中参观磅礴大气的皇家园林,或是在第一虚拟商务所搭建的平台上,让虚拟世界中的人物试穿你看中的衣服。
但是在后来的发展中,无论是”3D虚拟紫禁城“还是”第一虚拟商务“这样类游戏化的尝试,都没有为用户的消费带来革命性的体验和改变,最终没能成为主流,但是这些最先尝“螃蟹”的厂商为虚拟数字的实体化带来了自己的思考,并且一直在布局相关领域,IBM联合万代南宫梦、Aniplex开发《刀剑神域》VR游戏,蜗牛则布局VR直播与VR游戏两个方向,《方舟公园》等作品也即将上市。 2、哑火的VR、AR购物 但是即使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发展到现在,想要在虚拟世界中败家(Buy+)还是没那么容易,淘宝里面去年大肆宣传的VR购物的入口都没了,今年造物节上提出的AR Buy+也是杳无音信,京东今年更是绝口不提VR,转而大肆宣扬“无人店”、“无人机”送货等“无人概念”。VR购物,全面哑火。
对于电商平台来说,去年宣传自己的VR、AR消费体验,更多的只是用“虚拟现实“这杆抢瞄准了消费者尝鲜心理后,赚足噱头,打造自己的品牌知名度。 对于消费者来说,在技术成熟、体验完美之前,VR网购还不能充分激发消费者购买配套VR产品的普适刚性需求。 而对于入驻平台的商家来说,用户对VR购物不买账,他们也就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和金钱去对自己店铺中的物品进行三维建模等等,而10多亿规模级的实体商品虚拟化的成本,阿里也不可能完全由自己负担。 这三方面的原因导致电商平台的VR购物全面哑火。 3. VR、AR购物的突破口 《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曾预测,最大的电商会成为最大的实体店的拥有者,两者会进一步加速整合。同样,VR、AR购物的未来突破口,也在线下的实体店。这也是为什么近两年,无论是阿里京东苏宁国美还是小米都在积极开设线下体验店,与此同时在相关领域进行投资(阿里投资Magic Leap)或者开展合作(京东成立VR联盟、苏宁和暴风深度合作)。 充分发挥线下优势,推广VR、AR购物,不是最牛,但是最靠谱的可能就是宜家了。 在VR方面,宜家推出了一款实验性的虚拟现实应用——IKEA VR Experience,并且已经支持HTC的Vive平台。用户可以在虚拟厨房四处走动,也可以拿起平底锅放到炉子上。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与体验的感受来选择厨房物品,并看到整体装修后的效果。这可以大大消除用户的顾虑,降低退货率与投诉率。
IKEA VR Experience
在AR方面,宜家推出了一款名为IKEA Place的的iOS应用,这款应用可以用摄像头定位摆放新家具的位置,随后可以把沙发、餐桌等摆放到你所定位的地方查看整体效果。比起传统用手工测量房间尺寸再去线上或者线下店铺对比购买,用户的感受更直观,满意度也会更高。 综上所述,各巨头纷纷入场的确让VR、AR购物的风头一时无二,但是,真的要实现那些年大佬们吹过的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京东的VR/AR实验室负责人也曾表示目前各大厂商也只是跑马圈地,真正的大战,要5年以后才会开始。
关注微信公众号:VR陀螺(vrtuoluo),定时推送,VR/AR行业干货分享、爆料揭秘、互动精彩多。投稿/爆料:tougao@youxituoluo.com
稿件/商务合作: 六六(微信 13138755620)
加入行业交流群:六六(微信 13138755620)
元宇宙数字产业服务平台
下载「陀螺科技」APP,获取前沿深度元宇宙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