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VR陀螺
近日,来自查尔姆斯理工大学、哥德堡大学和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研究人员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具有人类分辨率的视频速率可调彩色电子纸》的论文,里面展示了微型屏幕的另一种实现方式。
像素的大小和数量决定了分辨率,从而决定了屏幕上显示的图像和影片的真实程度。在VR或AR中,屏幕较小且靠近眼睛,但当今的像素无法做得足够小,它们的体验会受到限制。例如,在Micro-LED屏幕上,当像素尺寸小于1μm时,效果会很差。
对此,研究人员展示了一种新型电子纸或反射式屏幕——视网膜电子纸。每个像素约为560纳米,整个屏幕面积与人类瞳孔的大小相当,分辨率超过25000ppi。主要原理方面,该屏幕是被动的,这意味着它本身不包含光源。相反,当环境光照射到表面上的微小结构时,像素的颜色就会显现出来。同样的原理也存在于小型鸟类华丽的羽毛中。这些超小像素中含有氧化钨颗粒。
通过调整粒子的大小及其相互位置,研究人员成功控制了光线中不同颜色的漫射和反射方式,从而创造出红、绿、蓝三色像素,并利用这些像素生成各种颜色。施加微弱电压,这些粒子就会被“关闭”,变成黑色。

为了展示这项技术的性能,研究人员在约1.4 × 1.9毫米的面积上重现了Gustav Klimt的著名艺术作品《吻》(The Kiss)的图像。相比之下,这幅图像的尺寸仅为标准智能手机的1/4000。
值得一提的是,该屏幕分辨率意味着每个像素大致对应着眼睛中的一个感光细胞,也就是视网膜中将光转化为生物信号的神经细胞。人类无法感知到比这更高的分辨率。
哥德堡大学物理系教授Giovanni Volpe指出,“这是屏幕研发的一大进步,它可以缩小到微型尺寸,同时提高画质并降低能耗。这项技术仍需进一步完善,但我们相信视网膜电子纸将在该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并最终影响我们所有人。”
来源:CHALMERS
投稿/爆料:tougao@youxituoluo.com
稿件/商务合作: 六六(微信 13138755620)
加入行业交流群:六六(微信 13138755620)
元宇宙数字产业服务平台
下载「陀螺科技」APP,获取前沿深度元宇宙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