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VR陀螺 Travis
10 月 16 日,影目科技在成都发布了全新的AI眼镜 INMO GO3。这款眼镜镜腿仅 8mm,支持 5 秒磁吸换电,在轻薄形态下实现了全天佩戴的可能。
功能上,AI 翻译大师、AI提词、AI会议助理、AR社交名片满足高频使用场景;在生态上,影目INMO发布“影目世界”,作为其“AI+AR”内容生态平台,与中国移动、蚂蚁集团、腾讯应用宝、高德等多家合作伙伴共建内容生态,未来更多应用将在INMO STORE上线,AI眼镜的App Store就要来了。

在这款产品的众多功能中,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就是“AR 社交名片”。据悉影目科技曾获得陌陌投资,“AR 社交名片”很有可能就是与陌陌合作开发的社交功能。不同于简简单单把手机端的社交界面复制粘贴到 AR 眼镜上,这个功能完全基于 AR 打造。当 AR 眼镜能够识别你眼前的人,并实时显示关于他的所有信息时,社交会发生什么变化?
社交名片 1.0:终结"你是谁"的尴尬时刻
「我们是不是见过?」和「抱歉,您是?」这两句话背后的尴尬,几乎每个职场人都经历过。
目前最常见的解决方案是名片和微信备注,但这些都是被动的,你需要主动查找、去回忆。更关键的问题是,当你真正需要这些信息时 —— 比如在电梯里偶遇,在展会碰见时,你根本来不及查,只能硬着头皮用"您好"来应对。
不过这种尴尬或许很快将成为历史。

社交名片 1.0 提供了一个不同的思路:通过离线人脸识别技术,眼镜会在你看到对方的瞬间,主动在镜片中显示名字、公司,甚至是之前聊过什么话题。
当你能准确叫出对方的名字,提起上次聊过的话题,对方会清楚地感受到你不仅是认识他,而是记得他,社交也就从应付变成了有温度的连接。
走一条跟 Meta 不同的 AR 社交之路
当我们讨论 AR 社交时,不能忽视社交巨头 Meta 的存在。Meta 与雷朋合作的 Meta Ray-Ban Display 智能眼镜,将 Instagram 和 WhatsApp 生态直接整合进眼镜中。用户可以查看信息、拍摄照片视频,通过语音指令发送消息,简化了拿出手机、打开 App 这样的操作,让眼镜成为社交内容生产的第一入口。

但这种内容社交模式也有明显的局限。它本质上还是将手机端的功能搬到眼镜上,改变的是社交内容生产方式,而不是社交关系本身。你依然需要在 Instagram 上滑动屏幕认识新朋友,在 WhatsApp 里回忆聊天对象的身份。
INMO GO3 选择了不同的方向,它不是从如何生产内容出发,而是让你更准确地认出眼前的人、记起你们的关系,从而建立起自然的连接。
目前说哪个方向更对还为时过早,或许两个方向都对。未来的 AR 眼镜可能会同时承载这两种功能:既能让你快速记录和分享生活,也能帮你更好地理解和连接身边的人。
但在当下,社交名片 1.0,只是 INMO GO3 在这个方向上的第一步。
从记录到理解:让信息在需要时自然浮现
如果仅仅是记住名字、公司,AR 眼镜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高级记事本。当它开始整合更多维度的信息时,更大的可能性浮现了:将物理世界的人转化为可交互的信息节点,这就是社交名片 2.0。

想象一个典型的商务场景:你要和一个合作了多年的客户见面。在过去,你可能会在见面前花半小时翻看邮件、梳理项目进展、回顾上次会议的结果,但如果眼镜能够自动整合这些信息呢?
当眼镜上不仅会呈现他的基本信息,还有项目时间线、关键的节点、以及本次需要讨论和确定的内容时。这就不再是简单的信息堆砌,而是将散落在各处的碎片化信息重新组织在一起。
现代人的通讯录里可能有成百上千个联系人,但真正保持联系的只有几十个。不是我们不想维护关系,而是维护关系需要成本,你需要记得对方的近况、找到合适的话题、选择恰当的时机。
如果眼镜能够主动提醒呢?当你 30 天没有联系某个重要客户时,系统会发出提示,并基于对方近期的公开动态(比如刚完成新一轮融资、发布了新产品)推荐开场话题,避免久不联系突然寒暄的尴尬。
正是基于这个逻辑,影目不会简单地把手机端的社交界面搬到 AR 眼镜上,而是要重新设计交互方式,让信息脱离手机屏幕,自然显现在你的眼前,让社交从「打开App-浏览-筛选-发消息」回归到「看见-了解-连接」。
用当下的网络热梗来形容的话,过去你可能是匆匆忙忙,连滚带爬;但现在则是从从容容,游刃有余。
让数据成为社交的催化剂
如果说社交名片 1.0 解决的是认人的问题,社交名片 2.0 解决了更多维度信息的问题,那么下一步要解决的就是"懂人"——如何让技术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对方的状态和意图。

当AI+AR与应用生态能够更深度地融合,或许好感度识别、情绪识别,甚至是《龙珠》中的“战斗力探测”都会从想象变为可能。
最直观的场景是运动社交。假设你在健身房偶遇一个同样在做深蹲的人,眼镜扫描后显示:对方今天已经训练了 90 分钟,深蹲最大重量 80 公斤,最近几个月保持固定的训练频率。这些数据提供了一个清晰的信号——这是一个认真的健身者,而不是"三分钟热度"偶尔来打卡的,你们甚至可以开启一场健身比拼。
这个功能还可以延伸到更多场景,在咖啡厅、在书店里,当你拿起一杯咖啡、一本书,扫描周围开启了"社交探索模式"的人,眼镜会显示咖啡、阅读偏好匹配度的标签。你们不需要经历「你好、你喜欢美式吗、你读过哪些书」的冗长破冰流程。你只需要走过去,自然地聊起共同话题,社交就在真实场景中自然发生了。

当 AR 生态与更多应用深度融合,数据可以重新定义志同道合的标准,而真实的数据也比语言更有说服力。当有人说"我喜欢跑步",你有时无法判断这是客套话还是真实兴趣,而基于真实行为的匹配,让社交省去了自我介绍。
如果我们着眼于更远的时间点,AR 社交的想象空间会更大。微表情识别、语音情感分析、肢体语言解读都有可能在未来陆续实现。虽然这听起来像是科幻片里的情节,但上述功能各自都已经有成熟的应用,在技术上并非不可能。
我们每天都在接收大量的社交信号,但有时候会错误理解或忽略了这些信号。AR 眼镜将这些隐性信号转化为显性数据,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对方的真实状态,有点像给社交装上了翻译软件。
结尾
回到最初的问题:当 AR 眼镜能够识别你眼前的人时,社交会发生什么变化?答案或许是变得更自然。
最好的技术应该是隐形的。当你戴上 INMO GO3 走进会议室,看到客户时,镜片中会闪过他的基本信息和上次会议的要点,但这个过程只需要几秒,然后信息消失,你的注意力回到对方身上,技术也就完成了它的工作退居幕后,让你专注于真正的交流。
借用《2001 太空漫游》作者亚瑟·克拉克所说的一句话:"任何足够先进的技术,都与魔法无异"。而 AR 社交的魔法,或许就在于让我们在科技的帮助下,不仅仅是看见数据,而是看见彼此。
INMO GO3 的社交名片 1.0 只是一个开始。
目前京东平台,影目INMO GO3基础款预售价2999元,现在下单,还可额外获得价值688元权益礼包。

产品特点和功能介绍可查看我们之前的文章《5秒换电,惊喜价2999元,INMO GO3定义AI眼镜美学新标杆》。
投稿/爆料:tougao@youxituoluo.com
稿件/商务合作: 六六(微信 13138755620)
加入行业交流群:六六(微信 13138755620)
元宇宙数字产业服务平台
下载「陀螺科技」APP,获取前沿深度元宇宙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