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VR陀螺 冉启行
XR 行业的新变量,AR 眼镜又一突破性产品。
将 XR 纳入到集团增长战略曲线,整合后的星纪魅族集团在秋天的第一场发布会便带来了两款 AR 智能眼镜。不仅有售价仅 2499 元的双目一体式消费级 AR 眼镜产品 MYVU,还有具备 MicroLED 双目全彩光波导的 MYVU 探索版。
“Discovery”意味“探索”,在不成熟的 AR 道路上,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星纪魅族也不例外。MYVU 探索版的全彩 MicroLED+树脂衍射光波导+高通处理器+AI 大模型+71g 的重量,是星纪魅族交出的时代答卷。
对于整个 XR 行业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堆料组合,是一体式全彩、轻量级 AR 智能眼镜的又一极致探索。
紧跟每一次产业前进的脚步,VR陀螺带来 MYVU 探索版的硬件评测,深入产品设计与佩戴体验,看树脂衍射光波导与全彩 MicroLED 的虚实融合。
开箱视频
飞行员护目镜设计
71g的人体工学佩戴如何?
MYVU 探索版在设计上秉承了星纪魅族对潮流,简约、青年的设计风格,大胆采用了飞行员护目镜设计(蛤蟆镜),镜框中央呈梯形镂空。
镜框正面主要为黑色镜面设计,采用铝镁合金材料打造,材料覆盖 50% 左右,兼顾轻盈与坚固。
与镜框紧密相接的光机部分非常迷你,据称其光机仅有 0.4CC。双镜腿前端采用“八字形”向外设计,镜腿折叠处设有铰链,非使用状态下,双镜腿默认向内弯曲,佩戴时,可向外扩展,顺延“八字形”的镜腿设计。
该设计比较微妙,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镜腿外侧不会突兀,保证美观性,同时还有一定折叠、扩展自由度,以适应不同用户的头型。不过,对于头型过大的用户而言,可能会产生一定挤压感。笔者佩戴体验暂无相关挤压情况,可作为一定头型参考(开箱视频以供参考)。
MYVU 探索版双镜腿并非平滑的产品设计,双镜腿中间还有一条向外突出的“棱”,以及一条与“棱”平行的线条。一方面,“棱与线”作为装饰,提升产品整体外观差异性,使之在视觉上更加“立体”,据称其设计灵感来源于奢华跑车的流线曲面造型。同时,“线条”也提醒用户手指“触摸板”的位置所在。
MYVU 探索版镜腿外侧主要采用了类似于灰黑色的光滑设计,光照充足情况下,会有一定光泽感,不易沾染指纹。镜腿内侧采用了截然不同的材料,是带有颗粒的磨砂设计。与纯塑料相比,磨砂设计具有一定吸汗能力,同时佩戴起来也更亲肤舒适。当然,由于 MYVU 探索版是一体机设计,散热也集中在镜腿上,该设计可能也与增强散热相关。
为了节省功耗,提高续航能力,大多数 AR 眼镜,或者 VR 头显都有设计“佩戴检测”功能,而实现这一功能的零部件主要是“距离传感器”,如 Quest 3、PICO 4 等(非接触式设计)。
而在 MYVU 探索版上,我们并没有看到明显的类似于摄像头的传感器设计,不过实测发现双边镜腿、镜脚内侧几乎全部区域都支持佩戴检测,可能采用了一个不太一样的传感检测方案(接触式)。
鼻托部分,MYVU 探索版采用了亲肤舒适材质的液态硅胶,可调节记忆鼻托。其他方面,MYVU 探索版镜腿还集成了 0.5mm 超线性双现象扬声器、双麦克风、一个 LED 指示灯与一个物理按键;MYVU 探索版还采用双电池设计,分散于双镜腿(300mAh+300mAh),有效分散了双边配重。
MYVU 探索版官方参考重量为 71g,笔者拿到的这款产品实测重量为 74g,可能因产品使用与电子秤精度存在些许误差。不过,产品整体佩戴相对舒适,对于笔者这样一个平时不佩戴眼镜的用户来说,正常使用一天无挤压感与明显负重感。
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让鼻托部分尽量与鼻梁接触,更大的接触面积,可以有效分散来自镜框部分的重量,以实现更舒适、全天候的佩戴。当然,鼻托调节的幅度应与鼻梁大小,以及最佳可视图像范围,具体进行调节。
全彩MicroLED+衍射光波导
暗藏轻量级、细节化光学设计
MYVU 探索版产品重量较轻,佩戴舒适的核心原因之一是其采用了 MicroLED+衍射光波导的光学方案。
仅 0.43 立方厘米的光引擎+高透光率、高自由度光栅、比玻璃轻薄 50% 的树脂材料波导镜片,构成了这款仅 71g 的双目全彩 AR 智能眼镜。
MYVU 探索版镜片上基于纳米压印技术的表面浮雕光栅,若细看,可以发现其光栅上有做明显的分区控制,这是实现其更好色彩均匀性,更大 FOV 的技术方案之一。
在特殊光照条件下,镜片上还会显现类似于“点阵”的图形图案。据悉,该设计可能是为了解决牛顿环现象。
相关百科显示,牛顿环现象是由平凸透镜下凸面和平面透镜的上平面(即两透镜间的空气薄膜的上下表面)所分别反射的光线产生干涉的结果。光线进入平凸透镜到达凸面进入空气时,一部分在该界面发生反射,另一部分透射后在下方的平面透镜发生反射,并与前一束后一次反射是在空气(光疏介质)—玻璃(光密介质)界面上发生的,反射光发生半波损失而与入射光反相。
简而言之,该特殊的镜片设计,可能是为了解决压印胶和波导片之间的光学折射问题。
MYVU 探索版的 MicroLED 全彩光引擎,拥有超过 6000 的 PPI,100000:1 的对比度,1677 万的色彩显示。在高透光的衍射光波导方案,以及相关光学技术的优化下,MYVU 探索版在光学显示方面,展现出了较好的全彩显示效果。虽是 RGB 三色光机合色方案,但实际体验,如在菜单界面,相关通知栏、GPS 导航下,色彩显示均匀,肉眼并未感觉有色差与违和,并且清晰度也相当不错。
树脂材料有轻薄、安全等诸多特性,但是目前基于树脂的衍射光波导方案,在折射率方面并不如人意,这也导致了 MYVU 探索版的入眼亮度峰值维持在了 1100 nits,在户外高强度亮光、日光环境下,图像显示会相对弱化一些。
当然,MYVU 设计团队也早有考虑到这一点,所以 MYVU 探索版还标配了一个磁吸墨镜镜片,该镜片可在日光环境下使用,让 MYVU 探索版变身太阳眼镜,保护视力的同时,增强画面显示效果。
这里还包含了一个特别的光学处理细节设计。众所周知,OST 光学路径的 AR 眼镜具备光学穿透性,外界光线可通过镜片,折射到肉眼中。
然而,当波导片外侧,再加上一块半透明的墨镜片时,光线就会在两块镜片上产生折射,原来在波导片上的图像会在墨镜片上投影,并产生位移、重影。所以,MYVU 团队在磁吸墨镜挡片上做了特殊的光学处理,实现双目图像一致化。
应用场景:
AI智能助理+对话翻译+信息提示+高频应用
在智能手机算力的无线加持下,目前 MYVU 探索版的内容生态包含了 QQ 音乐、导航、翻译、AI 智能助理、电话和手机投屏等生活常用应用、功能,在覆盖主流的 AI 大模型应用趋势的同时,结合了星纪魅族对于高频应用场景的判断。
基于智能手机生态上的一系列应用服务,MYVU 探索版的内容做了深入的兼容适配,用户无需在眼镜上二次登陆 APP,而是直接与手机进行数据互通,交互共联,进一步降低了使用门槛。
MYVU 探索版的应用规则,也展现了星纪魅族团队做 AR 眼镜的底层逻辑,即未来的 AR 眼镜一定是“非传统 APP”的生态逻辑,更可能是轻量级的 API 接口形式,并借助具备 AI 大模型的语音助手按用户需求匹配服务,进行相关内容调动。
传统 APP 十分臃肿,从下载、安装到用户数据存储,一个聊天软件的存储占用也可达到十几GB。对于轻量级 AR 眼镜来说,不管存储、还是性能负担都过大。新的硬件平台下,内容生态也将发生更颠覆性的变化才能真正创造变革。
原子化服务应该是未来 AR 眼镜面向用户的主流程序形态,这也是 MYVU 团队一直在探索的未来生态。目前基于智能手机,在 MYVU 探索版上也得到了相当不错的未来型应用体验。
P.S. :由于手机拍摄眼镜内部画面会与实际体验存在一定差距,加之合色方案 MicroLED 同步刷新率和手机相机光学捕捉有所差异,所以部分实拍虚像图片在色彩细节方面存在偏差,最终效果请以实际体验为准,相关拍摄图片仅供参考。由于采用固定眼镜+固定相机支架拍摄形式,部分实拍画面视角可能偏低。
(一)系统级AI大模型,内容与交互助手
MYVU 探索版搭载了 FlymeAR 系统,其内置了 Flyme AI 大模型。
大模型的加持下,MYVU 探索版可以在用户出行、工作、生活与娱乐等场景成为智能个人助理。只需呼叫“小溪小溪”,即可唤醒专属 AI 助手。
以大语言模型构成的 AI 语音助手都是亿级参数模型构成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 AIGC 时代真正实现了。并且,MYVU 探索版的响应速度非常快,近乎控制在内 1 秒内,几乎感受不到延迟。
并且,基于 AR 眼镜的大语言模型,MYVU 团队应该进行了深度的调校,以确保模型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和响应用户的指令与查询,提高语言处理的速度和准确度,从而实现更流畅、自然的交互。
“小溪小溪”既是 MYVU 探索版的自然语音陪伴助手,行走的知识宝库,同时也是人机交互的指令调度中台。
(二)“小溪小溪”,导航去曹县
导航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会使用到应用场景。
基于头戴式硬件的 MYVU 探索版可带来更直观、更安全的抬头导航,并支持驾车、步行与骑行三种方式。
通过唤醒智能语音助理“小溪小溪,导航去XXXX”,即可开启 AI+AR 智能导航,当然,对于“内敛”的用户,MYVU 探索版也支持在 MYVU 手机 APP 内进行目的地输入,最终将地图投射于 AR 眼镜之内。
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相对于传统手机地图的导航界面,在眼镜侧的导航视图更加精简,不过也列出了主要信息,如路线缩小图、方向指标、剩余里程数、所需时间、当前时间等。
笔者尝试在 MYVU 探索版的加持下,采用骑行方案在夜间回家。导航精度毋庸置疑,不过在路过灯光极其复杂的闹市时,眼镜可能会有较为明显的彩虹纹出现,对于采用衍射波导 OST 的这一类眼镜来说,很难避免。
(三)低延迟同传翻译,实现谷歌的AR梦
对于 AR 眼镜来说,实时的对话翻译是非常有价值的功能之一。
2022 年的 I/O 大会上,谷歌展示了一款概念 AR 眼镜。这款 AR 眼镜的亮点在于,它可以进行实时翻译服务,并把翻译文字展现在用户眼前,它能方便语言不通或者有听障的人更好地进行交流。
虽然谷歌的这款 AR 眼镜直接未面世,但是 MYVU 探索版已经轻松实现了这一功能,眼镜已支持同传翻译和语音转写两大功能。
正如谷歌之前所宣传的那样,实时对话翻译功能的引入,可以使 AR 眼镜在跨语言沟通上发挥极大的作用。无论是在旅行、商务会议,还是日常生活中,这一功能都能帮助用户实现障碍语言的即时沟通。
相比需要低头的智能手机翻译,AR 眼镜的抬头翻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拉进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能是一种更“礼貌”和“藏拙”的方式。
MYVU 探索版支持中英文互译,可以将对方说的中文转化为英文,英文转化为中文。并且响应速度也是相当不错,还是连续的实时对话翻译。
除翻译外,MYVU 探索版还支持语音转写,该功能比较适用于会议记录、内容采访、现场速记,相当于一个录音笔,并且所有转化后文字内容可在手机 APP 上查看。
(四)传统通知栏+语音,双信息提示
信息提示是目前轻量级的一体式 AR 眼镜的主打功能,而 MYVU 探索版在信息提示功能上也做出了一个差异化,让用户不仅仅可以看见,还能选择“听见”。
MYVU 探索版支持语音播报信息通知,如微信消息,它会读出:“微信-陆老六-V我50,告诉你个大瓜”,语音提示包含了信息通知的 APP 名称,联系人名字以及内容三个重要核心信息。
这种语音播报的信息提示功能为用户带来了更加便捷的交互体验。通过将文字信息转化为语音提示,用户无需盯着屏幕查看通知内容,而是可以通过听觉感知信息的重要内容,轻松掌握信息要点。
信息提示的更进一步——信息回复。手机厂商做 AR 最大的优势在于其拥有系统级权限,对于不少 APP 在人机交互方面,拥有更高的效率,以及更好的体验。比如 MYVU 探索版其实还支持在魅族 20 系列 (Flyme10.3.0 及以上版本)和魅族 21 (yme 10.5.0及以上版本)上,提供眼镜侧的微信语音回复,做到一站式消息处理。
(五)音频:不入耳带降噪的“Airpods”
星纪魅族融合之前,魅族最早以做 MP3 随身听产品起家,这也为其在 AR 眼镜的音频体验上,带来了独特的体验。
MYVU 探索版探索版的音质也非常 Nice,产品配备了两个线性扬声器,分别位于两条镜腿贴耳处。空间音频设计为魅族声学定制调音,技术来源于魅族声学实验室,
实测,在 20% 的音量下,室内办公环境 5cm 以外,几乎难以听见眼镜内播放的音乐,隐私性较好,正如同 TWS 耳机的通透模式一样,用户还可以正常接受来自外界的声音。产品虽有远场消音算法,但也与大多数通透模式的耳机一样,在室外相对嘈杂的环境,则需要将音量调高至 50% 及以上,才会有正常的收音。
MYVU AR 智能眼镜已通过 QQ 音乐「臻品认证」,音质也相对 Nice。同时,眼镜内部也内置了 QQ 音乐应用,可通过与手机上的 APP 进行授权使用。除 QQ 音乐外,MYVU 探索版同样也支持第三方音乐 APP,可通过蓝牙音频,直接传输来自其他 APP 的音频数据。
对于一款 AR 眼镜来说,“听”是一方面,“说”也十分重要。MYVU 探索版还内置了麦克风接口,用户可以将来自手机上的电话流转到眼镜上,进行更“舒适”的对话。
(六)600毫安容量,10分钟即可达20%电量
MYVU 探索版主打全天候设计,而全天候的一大因素是续航,一次充电至少满足一天的使用则是最基本需求。
MYVU 探索版配备了 600 mAh 电池,其中负责显示的 MicroLED 全彩光引擎功耗为 300mW,性能运算与数据传输的骁龙 W5+ Gen1 也相对于上一代骁龙 4100+功耗降低了 30% 到 60%。官方数据显示:非连续情况下,正常续航时间约为 8 小时。
笔者实测,在正常蓝牙音乐,外加部分导航,信息提示的使用场景下,基本可满足一天的使用。若为连续导航,翻译,音乐等重度使用场景下,续航则控制在 3-5 小时左右,合理利用“佩戴检测”、“适当的亮度”可以有效提高续航。
充电方面,MYVU 探索版左镜腿会有些许发热感,主要集中在镜腿前 1/3 处,这里应该是 4nm 的高通骁龙 W5+ Gen1 处理器的主板位置所在。MYVU 探索版的这块设计十分巧妙,该发热部分,刚好处于眼镜与头的中间桥梁位置,非皮肤接触区域,这也是在正常使用时,几乎没有任何发热感知的原因之一。
MYVU 探索版额定输入为 10W(5V/2A),充电速度相对可观。笔者以 0% 电量开始测试,每隔 10 分钟进行一次数据统计。实测,在 10 分钟内,即可充满 20% 的电量,一个小时左右即可达到 100%。
电量随时间变化折线图
MYVU 探索版上的应用生态和功能并不多,但是每一个应用都做到了十分“精细化”的程度,低延迟、无感知是它带给笔者最大的惊喜反馈,并且基本可以覆盖到大家日常生活中许多场景。
另外,MYVU 探索版上很多应用,诸如可以自然对话的 AI 语音助手、实时翻译和语音转写都是“收费、订阅制”应用,然而这些云端服务目前都包含在了产品零售价中,并未做额外收费。按长期,以及高频次使用角度来看,性价比其实也相当不错。
应用体验是最直观的一方面,伴随着个人智能设备的增加,近几年多端生态融合也是一大用户需求。
基于全新的 Flyme 底层系统,通过 MYVU 探索版,用户还将体验到多终端、全场景融合的体验,无论是智能手机还是智能汽车,设备之间可以无障碍交互,享受连贯且高效的交互流转体验,更智能的内容生态。
结语
139 枚轻量化零件,839 道组装工艺,构成了这款小巧精致仅 71g 的双目全彩 AR 智能眼镜。
短短数千字难以写尽这 10+次技术迭代、攻克 100+生产难题、耗时接近 25 个月的探索级硬科技产品。
实际的体验,往往能给出最好的答案,MYVU 探索版目前已在魅族官网以 9999 元的价格开启全款预售。
当然,9999 元的门槛并不低,星纪魅族同时也推出了仅 2499 元的 MYVU,虽是单绿色 MicroLED,但整体重量也是下降到了 43g,具备更轻量级的佩戴体验与更聚焦的应用场景。